2022年高标准打造4.1平方公里的百亿级低空经济产业园,今年3月发布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新业态蓄势待发。
不沿边、不靠海,面积小、人口少,共青城小而有为跑道,后发竞先,翱翔蓝天。超6000家私募基金,17所大中专院校,是其竞逐新赛道、发力新经济的资本加持、智力支撑和创新活力。
4月的赣鄱大地,春意盎然。驱车出南昌城区一路向北,沿宽阔的昌九大道行驶约一小时,在路过高校林立的共青科教城和建设中的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后,共青城南湖机场便映入眼帘。停机坪前,数架单翼螺旋桨飞机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
“空中那台是我们的阿若拉SA60L型飞机。”机场工作人员说。循着马达轰鸣声寻望,参加飞行培训的学员正在教练的指导下驾驶飞机翱翔蓝天。如今,生活在共青城的居民抬头时,总能看到无人机、无人驾驶航空器和小型飞机的身影。
打造江西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吸引数十家企业入驻,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建成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新业态蓄势待发……近年来,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和创新生态在这座鄱阳湖畔的内陆小城加速形成。
不沿边、不靠海……和不少中部地区一样,面积小、人口少、工业基础弱等劣势长期制约着共青城的发展。面对蓬勃发展的新经济新业态,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内陆小城,如何找到突破口?
“要积极主动向‘新’而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共青城市委书记卢治轩认为,只有坚持创新引领,才能在区域竞争格局中争先进位。
北倚庐山,东临鄱湖,从高空俯瞰,共青城水域面积广阔,空域使用自由度高,发展低空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此外,超6000家私募基金和17所大中专院校落户于此,为共青城提供资本加持、智力支撑和创新活力。
小而有为,才能后发竞先。共青城南湖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吴微微介绍,2022年起,共青城便开始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低空经济发展,以高标准打造了总面积4.1平方公里的百亿级低空经济产业园。
走进位于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内的京飞无人机项目一期工厂,上海证券报记者看到生产组装线上的技术人员正在加紧组装各种型号无人机产品。今年,企业计划年产无人机1.5万架,实现产值12亿元。
“当地政府对无人机生产制造及应用场景开发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且共青城的空域、水域条件非常适合发展低空经济,这也是吸引我们落户的主要原因。”江西京飞低空经济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飞勇说。
政策支持加大、营商环境优化、龙头企业带动……截至目前,共青城吸引了翱翔星云、京飞无人机、天鹰兄弟、凌悦无人机、空中未来等数十家企业入驻,涵盖了包括研发、制造、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低空经济全产业链。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预测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低空经济赛道上,新质生产力正加速形成。作为全国首批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2024年,江西低空空域已基本覆盖全省主要城市及景区,较2023年增加61.5%,全省通航企业累计飞行33326架次,飞行9102.55小时。
今年3月,“顶格推进”低空经济的共青城发布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完善专项扶持政策。同时,依托共青城私募基金小镇撬动社会资本,组建5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为低空产业项目进行资本赋能。
中科院无人机中心产业平台——江西翱翔星云科技有限公司在共青城注册落地,公司总经理王法磊说,科研人员创业最缺资金,公司发展前期靠着共青城市青创集团提供1500万元的启动资金起步,逐步搭建起面向全国的无人机遥感网,在人们头顶百米之天空构筑起一片“数字苍穹”。
“前方就是在年初开工建设的无人机生产制造中心项目,总投资50亿元,预计6月封顶,9月投入使用。”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按照“智库+基金+园区+研究院+中试基地”模式建设,致力打造具有样板效应的低空制造产业集群。
拎包入驻、即产即试、园区……目前,共青城正加快建设11万平方米的无人机研发制造基地、13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基地和6万平方米的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基地,进一步完善功能和服务,力争打造全国一流的无人机生产制造基地。
“坐上来吧,不用怕!”在南湖机场,江西空中未来航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陆凌岳热情招呼记者登机体验。“90后”的陆凌岳已在低空飞行领域深耕多年,公司业务涵盖无人机表演、飞行执照培训、飞行体验、航空科普与研学、通航应用等多个领域。
“江西的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巨大,这给了许多像我一样的年轻人创新、创业的机会。”2023年8月,陆凌岳与当地政府签约,将公司的航空飞行基地与无人机集群制造生产试验基地搬到了共青城。
学员徐凯专程从北京来到这里学习飞行,目前累计飞行时长超30个小时。如今,在这个拥有A1类跑道的通用机场,飞行驾照培训、应急救援、航空旅游、空中游览、航拍航测、短途运输、电力巡线等通航作业正悉数开展。
惊险刺激的滑翔伞、五颜六色的热气球……在南湖机场旁的共青城低空文旅小镇,各种飞行运动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来此打卡体验。“虽然热气球升空速度慢,但是我还是很紧张,毕竟离地面有500米呢!”来自九江的18岁小姑娘徐萍回到地面后依然激动不已。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低空经济的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多样,通用机场、航空园区、航空小镇、无人机基地、飞行营地等将星罗棋布,天空也会更加繁忙。
“力争到2026年,共青城建成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卢治轩表示。
加速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共青城成为当下中国大力发展低空经济新兴产业的一个缩影。从69年前的垦荒,到如今的创新发展创业热潮,变换的是“工具”和“田地”,不变的是面对未知领域的勇气。“天空之城”的想象在这里正加速成为现实。
北倚世界著名文化遗产地庐山,东邻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江西省共青城市正拔节生长。
69年来,共青城以青春的姿态拼搏奋斗,把荒无人烟的滩涂建设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这座青春之城依旧迈着活力的步伐,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建江西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打造年轻人的圆梦之城。近日,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江西省共青城市委书记卢治轩,探寻共青城站在新起点上书写的全新青春蓝图。
上海证券报: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的热词,您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共青城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做了哪些布局?
卢治轩: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具有高科技、高效能的特点,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结合实际,共青城正从四个方面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一是要强化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共青城主要做到三个“10”:聚集10家科研院所,打造10个国家级科创平台,组建10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二是要强化产业支撑。共青城规划了低空经济、低碳经济、生物制造三个未来产业发展赛道,支撑产业发展。
三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实施“伯乐揽才”“青英成长”“留共创业”“乐享共青”计划,实现集聚国家级人才50人以上、省级人才100人以上、市级人才500人以上的“515”目标,让更多人才投入到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
四是要强化环境支撑。共青城要以更优更好的环境来推动自身发展,营造“五星级”的营商环境,让体制活起来、要素跑起来、服务优起来,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上海证券报:在发展低空经济方面,共青城已先行一步,目前有哪些成果,下一步还将如何发力?
卢治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这是发展低空经济的一个重大机遇。共青城抢抓机遇,自2022年起规划布局低空经济发展,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统筹规划了总面积4.1平方公里的低空经济产业园,这也是江西省首个低空经济产业园。二是率先建成江西省首个市场化运营、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环境和条件都非常好,布局好了基础设施。三是集聚低空经济的产业链,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通勤、文旅、服务于一体,是全链条的低空经济产业园。四是大力引进低空经济的企业,目前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园内已入驻翱翔星云、京飞无人机等一批低空经济企业。去年,共青城还举办了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第二届无人机遥感比测活动、长江经济带(九江·共青城)首届低空经济发展大会等,低空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一是要推行“4420”工作体系,打造四大功能区,即打造低空经济综合示范区、低空经济产业聚集区、低空场景应用先行区、低空融合飞行样板区,在产业集群、科技引领、配套提升、应用拓展等四个方面发力,重点推进20项工作。近期,共青城还发布了《共青城市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出台了15条“真金白银”的政策促进低空经济发展。
三是要发挥共青城基金小镇的优势,撬动社会资本,组建50亿元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来发展共青城低空经济产业。
上海证券报:共青城也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在招才引智方面,共青城做了哪些工作?
卢治轩:共青城是全国青年创业基地。截至目前,共青城青年人口占比超过50%,在校大学生11万人。在招才引智方面,共青城出台了引才、留才、育才的一系列政策,吸引年轻人落户到共青城。同时,共青城积极推动地方企业与高校开展全方位合作,让人才可以留得下来,有用武之地。
共青城是一座年轻之城、活力之城、青春之城、奋斗之城,同时更是年轻人的圆梦之城。希望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能够在共青城梦想成真。
作为全国建设最早的私募园区之一,坐落于江西省共青城南湖新城的共青城基金小镇已经聚集了超6700家股权投资机构,认缴资金达3300亿元。
近期,江西省共青城市拟出台全国为数不多县市区针对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关于支持共青城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推动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
《若干措施》主要包含哪些内容,适用于哪些企业,具有哪些优势?近日,江西省共青城市财政局局长余毅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进行了解答。
上海证券报:此次共青城出台该项政策的背景是什么?《若干措施》主要包含哪些内容?
余毅:股权投资在促进创新资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江西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参与九江高标准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行动计划,共青城制定出台了《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县市区针对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全文提出了股权投资类企业在共青城基金小镇包括落户、投资、人才、经营、活动等九大方面具体政策内容,其中落户、投资、人才、经营、引荐、活动等方面给予了“真金白银”的奖励政策,针对“S基金”“QFLP试点”等创新改革方面也予以鼓励补助。
上海证券报:《若干措施》适用于哪些企业,具有哪些优势?《若干措施》对推动实体产业发展有何作用?
余毅:《若干措施》适用于在共青城基金小镇新落户的股权投资类企业,包括已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股权投资母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员工持股平台企业、产业投资主体等。
《若干措施》是全国为数不多县市区针对股权投资行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意味着入驻共青城市的投资类企业在条件符合的情况下,最高可以享受到县、市、省三级区域政策支持。同时,《若干措施》覆盖了“募、投、管、退”全流程、各环节,每一项具体措施都有具体的奖励标准,透露着共青城市政府满满的诚意。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若干措施》主要目的是推动资本要素集聚,促进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通过支持优化股权投资企业发展环境,引导其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余毅:共青城基金小镇作为全国建设最早的私募园区之一,自2011年设园以来,已经聚集了超6700家股权投资机构,认缴资金达3300亿元,为全国6000个实体产业注入了1320亿元金融活水,成功助推了175家企业上市,成为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基金小镇、中国最具特色的基金小镇。
下一步共青城基金小镇将从“服务、安全、品牌”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服务,共青城基金小镇将在商事改革方面持续创新,通过流程再造、数据赋能等方式,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二是金融安全,共青城基金小镇将采取“数字化+风险防控”的模式,以数字化改革、大数据分析为牵引,构建具备事前预防控制、事中核验比对、事后稽核检查功能的全新风险防控体系;三是树立品牌,将持续加强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中国税务学会、中国投资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战略合作,继续举办长江经济带(共青城)基金创新发展大会等论坛活动,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基金小镇。
2022年高标准打造4.1平方公里的百亿级低空经济产业园,今年3月发布低空经济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建成环鄱阳湖首个A1类跑道型通用机场……“低空+物流”“低空+农业”“低空+文旅”等新业态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