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残)运会结束后,全市各个竞赛场馆在“后亚运”时代的发展前景不尽相同,尤其是新建场馆。像“大莲花”这类综合性场馆会面向全民开放,很容易成为“网红”打卡地;但还有一小部分场馆,当时为了某些相对“小众”的运动项目而建设、改造,这类比赛项目群众基础较弱,场馆不易商业化运营,赛后受关注度也较低,值得重点关注。此次两会,我带来的建议之一正是关于部分亚运会非热门项目专业场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期待发动社会各界集思广益,通过和专业体育、文旅运营机构合作,能够将场馆和赛事打造成地区特色新名片;同时利用海外资源,向“小众运动”开展较为普遍的国家、地区和城市等取经,进行本土化改造,让场馆更有可持续的发展空间。返回搜狐场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