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教育部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利用科普资源助推“双减”工作的通知》精神,中国科技馆于2022—2023年牵头组织实施科技场馆助力“双减”项目,在山东省日照市、浙江省绍兴市、河南省郑州市、内蒙古兴安盟等城市开展试点,由当地科技馆具体负责项目承办,依托本地科技馆体系资源广泛开展助力“双减”服务工作。
经过一年试点,各科技馆围绕当地“双减”工作需求,开展了丰富的送科普教育资源和课后服务进学校、学生进科技场馆的试点工作,并探索形成了各地服务“双减”独具特色的组织机制、工作模式和科普资源。
为推动项目实施,取得切实成效,在项目策划及实施过程中,中国科技馆展览教育中心团队积极谋划,认真组织,骨干成员参与到各个项目中进行指导。各承办科技馆高度重视,以优质丰富的内容和喜闻乐见的形式,高质量、广覆盖地开展工作,努力在教育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据统计,各承办科技馆累计开展助力“双减”教育活动1748场,服务青少年72.5万人次。与中小学校、教科院、教研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培训教师770人次,通过联合教研开发和征集评选资源872项,实现了任务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试点工作。
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日照市科技馆重点打造“馆校合作日照科学教育基地”,依托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馆资源,融合社会力量,充分调动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等区县科协及教体局积极参与,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内容“量”和“质”需求的同时,探索形成日照市县一体、各具特色的科学教育模式。
绍兴市科协协同市教育局先后印发《关于开展2023年绍兴市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通知》《绍兴市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推动科普场馆资源服务“双减”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同推进项目实施。
馆校结合,开展特色科普活动。郑州市科技馆围绕工作任务,发挥科普资源优势,开展涉及展品、科学秀、专家讲座、科普赛事、云科普等9类科普活动,形成了系统化、特色化课程和多样化、常态化活动资源。在馆校合作中,以“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学校入馆参加场景式、体验式、互动式、探究式科普教育实践活动,以“走出去”的方式指导学生科技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活动。特别是在馆校共建服务“双减”中摸索形成了“三精”模式。从馆校结合试点校中筛选出3所学校建设示范校,并结合学校不同教育需求,分别打造了“生命科学工作室”“天文探究工作室”“科学探究工作室”,形成了可展示、可参观、可活动、可研讨的“馆校合作示范校”模式。
绍兴市科技馆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新模式,打造了16间不同主题的科学教室,做好“馆中建校”,围绕中小学科学教材开发科学课程场馆,形成“课程超市”,组织中小学生在学习日到绍兴科技馆开展科技教育实践活动。
多方合力,共同服务“双减”。兴安盟科技馆始终将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通过调研学习、观摩指导、座谈交流、课程辅导、实操训练、推介展示等形式,全面提高全盟科技辅导员和科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兴安盟不断集成增效、整合资源,针对不同学校教学计划探索有特色、重实效、可持续的品牌化活动,形成了“开学第一课”“科普云讲堂”“四点半科技社团”等品牌。
绍兴市科协牵头联合绍兴图书馆、绍兴市文化馆、绍兴博物馆、绍兴气象博物馆等16家单位成立全市科技文化场馆联盟,打造科技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成立全市科普教育基地联盟,有效整合全市100家各级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
在科技场馆助力“双减”试点城市项目工作中,各地科技馆积极推动项目工作,多措并举提升服务水平。
中国科技馆通过“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提升了行业协同能力,但市级科技馆参与承办的机会还较少。接下来,中国科技馆将以“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科技馆里的思政课”“科学方法特训营”等品牌项目推动科技馆服务“双减”助力科学教育加法的行业专项活动,引领调动各级科技馆参与科学教育的积极性。
科学教师与科技辅导员数量有限、校内外交流沟通不充分等问题是各试点城市普遍存在的难题。中国科技馆后期将通过引领地方科技馆开展师资培训、展示、竞赛等活动,为各地教师提供系统学习、动手实践、创新研发和交流研讨的机会,促进科学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作者系中国科技馆副馆长、研究员,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优先关注课题“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AEA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