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博物院前身为安徽省博物馆,成立于1956年11月14日,现为一院两馆运行模式。新老馆展陈上,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使命,展览定位各有侧重。
老馆位于合肥市庐阳区,展陈大楼为仿苏式建筑,古朴庄重,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陈列有“安徽革命史陈列”“安徽古生物陈列”等。
新馆位于合肥市政务新区,2011年9月29日建成并对外开放,建筑造型为四水归堂的徽派建筑风格与厚重的青铜文化元素结合,大气恢弘,基本陈列有“安徽文明史陈列”、“徽州古建筑”、“安徽文房四宝”等。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隶属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是国家一级博物馆。主要承担古生物化石和地质标本收集、修复、管理、展示及研究等工作,肩负着组织开展全省地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责任。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坐落于合肥市政务区省文化博物园内,占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26495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6902平方米。围绕“自然和谐、科学发展”主题,以“宇宙、地球、生物、人类、资源”为展示主线,布设了序厅、地球厅、生命演化厅、恐龙厅、矿物岩石厅、资源与环境厅六个常设展厅。附设临时展厅、特效影院、科普教室(实验室)、综合商店、学术报告、互动体验、地质文化餐饮休闲、室外景观等区域。
李鸿章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代表性晚清江淮民居建筑,布局整齐,雕梁画栋。故居由南向北依次分为大门、前厅、中厅(福寿堂)、走马楼(小姐楼),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中厅是整体建筑中规格最高部分,走马楼为上下两层回型木雕楼,造型精致,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内部木雕技法流畅,堪称我省北派木雕的上乘之作。
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是国内唯一以李鸿章和淮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博物馆,年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是合肥市的名片。陈列馆重点打造精品展览,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各类陈列展览精品奖项。
合肥科技馆新馆(自然博物馆)位于高新区石莲南路与彩虹路交口西侧,王咀湖公园范围内,总占地面积约70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是合肥科技馆老馆建筑面积的4倍多。
整个科技馆采用逐层穿插的阶梯状造型,融合入周围景观中,诠释了“人一自然一科技”主题,给人以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向上力量,采用了多种创新建设技术,被广大市民誉为“智慧盒子”。
赖少其艺术馆于2005年12月22日落成,这座具有现代化设计风格场馆、外观气势宏伟、内部功能齐全、配置先进设施的艺术馆已成为国内一流水准的文化名人纪念馆。
赖少其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大师,为安徽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极其重大的贡献,是“新徽派美术”的卓越代表和旗手。艺术馆收藏了由曾菲女士捐赠的赖少其所创作的版画、国画(山水和花卉)、书法等各个时期、不同品种和题材的艺术珍品和文化史料。
艺术馆位于政务文化新区环境优美的艺术公园内,占地15亩,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由主馆和副馆两部分组成,各为二层结构。主馆陈列赖少其先生的作品和生平;副馆配套有具有国际水平的交流厅及接待、休闲、办公设施。
安徽创新馆位于合肥市巢湖之滨,全馆总建筑面积8.2万平方米,由三栋独立的场馆组成。来到这里,可以亲身体验神秘的量子世界,透过一项项诞生于合肥的重大创新成果展品,了解它们背后的动人故事,感受合肥这座“科里科气”城市的闪耀科学光芒。
人造太阳、稳态强磁场、量子九章……近年来,这些闯荡科创江湖的“隐世高手”,不断登上安徽创新馆的大舞台,向世人展示自己在合肥练就的“独门招数”。
合肥渡江战役纪念馆位于滨湖新区核心区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面向八百里浩瀚巢湖。纪念馆通过一条长达850多米的纪念性轴线进行总体布局,巨大的馆身犹如两艘并排行驶的雄伟战舰,舰首直指南面的长江。高大的渡江战役总前委群雕,表现出五位领导人在合肥瑶岗指挥百万雄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宏伟气度。胜利广场上,五角星胜利塔高达99米,象征着军民万众一心,不畏长江天险的万丈豪情。
纪念馆主馆建筑面积一万七千平方米,分为六个展厅,全面展示了闻名中外的渡江战役。馆内亮点纷呈,有国内最大的室内艺术群雕“胜利之师”、最新采用的蓝幕抠像技术、最新摄制的纪录片《八百将士忆渡江》、一千余件珍贵的革命文物原迹、反映惊心动魄的渡江场景的半景画馆和超写线D电影等,能让观众体验到渡江战役真实的全过程。
安徽名人馆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新区,占地面积6.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安徽名人馆将安徽历史和文化精髓相融合,通过展现史前至现代安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体现安徽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好形象。既是重要的校外素质教育基地,也是海内外游客了解安徽、认识安徽的重要窗口。
整个场馆由居中的主馆和左右二个附馆组成,外立面颜色采用徽派建筑主要的黑白灰三色。一层由蜡像馆(尚未建成)、3D影院、临时展厅、互动体验厅、国学讲堂、数位智库组成;二、三层为基本展陈区,展陈面积1万平方米。